老B
(一) 自由文化音樂節
8月30日(星期六),晚7:00
大嶼山梅窩沙灘東灣頭一號松風閣
http://freedomfair.artivist.org/
(二) 居權小學籌款音樂會
8月31日(星期日),下午2:30-5:00
聖斯德望堂 (新界下葵涌榮芳路14號)
http://superschool.wordpress.com/
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
星期五演出取消,星期六來吧!
老B
颱風來了,鷹說要出去玩風!
另一方,劇場也不願開門給我們,怕我們的音樂助長風波;星期五晚的演出要取消了。雖然,沒有下集的一堆人都是很想很想讓大家來看的。
昨天做了一次技術綵排,畫面很美,聲音很滿,李鎮洲越過 虎渡門一剎,進入狀態了。
大家星期六晚來看吧。
颱風來了,鷹說要出去玩風!
另一方,劇場也不願開門給我們,怕我們的音樂助長風波;星期五晚的演出要取消了。雖然,沒有下集的一堆人都是很想很想讓大家來看的。
昨天做了一次技術綵排,畫面很美,聲音很滿,李鎮洲越過
大家星期六晚來看吧。
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
排練現場音樂
老B
「迷你噪音」今次選擇了搖滾電聲,是六七十年代的搖滾,也是我們第一次一起玩這種聲。
我們一段戲接一段戲的去設想和討論。氣氛、聯想、節奏、重量、顏色、光暗、味道、…… 不單是為戲配上音樂和歌,更是想讓戲立體、牽連。
足有一個星期了,每天都在牛棚的前進進劇場。在劇場中,偌大空間中只亮起中間一小燈光區,大伙圍成一圈像個小島,小光圈外是黑的空間,音樂飄延的湖。小島上,jamming是主,run戲是副,練歌再次之。每天排練,總有六七次是放下樂器,走出劇場門外,舊樓包圍下,散坐木椅或地下,眺藍天、講意念、聊瑣事、靜思憶、喝酒、抽煙、賞花、笑。
李鎮洲每天在另一地方排練,來過牛棚這邊三次吧,每次都在音樂中蠢蠢欲動,渴望要在音場中飛天了,我們卻抓著他,提醒他,要留力,到時在台上飛給觀眾看。「噢,CC,抱歉,這令你很不爽吧!」
「迷你噪音」今次選擇了搖滾電聲,是六七十年代的搖滾,也是我們第一次一起玩這種聲。
我們一段戲接一段戲的去設想和討論。氣氛、聯想、節奏、重量、顏色、光暗、味道、…… 不單是為戲配上音樂和歌,更是想讓戲立體、牽連。
足有一個星期了,每天都在牛棚的前進進劇場。在劇場中,偌大空間中只亮起中間一小燈光區,大伙圍成一圈像個小島,小光圈外是黑的空間,音樂飄延的湖。小島上,jamming是主,run戲是副,練歌再次之。每天排練,總有六七次是放下樂器,走出劇場門外,舊樓包圍下,散坐木椅或地下,眺藍天、講意念、聊瑣事、靜思憶、喝酒、抽煙、賞花、笑。
李鎮洲每天在另一地方排練,來過牛棚這邊三次吧,每次都在音樂中蠢蠢欲動,渴望要在音場中飛天了,我們卻抓著他,提醒他,要留力,到時在台上飛給觀眾看。「噢,CC,抱歉,這令你很不爽吧!」
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
排戲
老B
排戲看的,與你們進到劇場看的,很當然地,完全會是兩回事。當觀眾,自有當觀眾的趣味;看排戲,卻有著另一種 … 趣 … 和 … 魅 …。
我突然愛上了看排戲中的李鎮洲!以前看演出中的李鎮洲,是一個完成品;但看排戲中的李鎮洲,是看一個在不斷勞心勞力地為觀眾創作的藝術人。看見他,有著創作的猶豫、不安,有創作人的自嘲、自滿,有時爆發力量,也有沒勁、呆滯的時刻。在創作過程中的李鎮洲,對著我這個臨時觀眾,更展露了一份強烈的溝通與互動的渴望。
看排戲,也會看到一眾藝術人,是如何在思考一個作品。光暗、顏色、走位、裝置、服飾、身體、空間、影象、聲音、時間,都是元素,堅持在各人心中的,是故事,和故事的可能。故事,是我們想說的,而故事的可能,用元素組合成象徵,是我們不能完成的,我們要信任觀眾,而且,只有觀眾才能實現它們的可能,從而實現作品的意義。我驚嘆這伙人,為著這些可能性,在整合眾多元素時所耗用的心力。有好幾次,大伙在為一個元素作最後決定時,嚴謹考慮中的沉默都令我緊張不已。戲,是這樣排的。
有另一種張力一直縈繞不散。這是一個為故友而作的作品,但,我們不甘心,不相信故友的事只對我們有意思。排戲不久,其中一人已立下毒誓:此戲不是懷舊的,傅魯炳也不是英雄!
這星期,音樂人開始努力了。一個多小時的劇場框架已成形了,音樂要做什麼?有一個想法,音樂不會只是配樂,音樂,會成為另一把呼喚觀眾的聲音。
有一個發現,一些舊東西,原來已跨越了年代,仍存於現在;而另一些舊東西,正在甦醒。
最近,走在戶外,總不禁抬頭,看看有沒有鷹在飛翔。
排戲看的,與你們進到劇場看的,很當然地,完全會是兩回事。當觀眾,自有當觀眾的趣味;看排戲,卻有著另一種 … 趣 … 和 … 魅 …。
我突然愛上了看排戲中的李鎮洲!以前看演出中的李鎮洲,是一個完成品;但看排戲中的李鎮洲,是看一個在不斷勞心勞力地為觀眾創作的藝術人。看見他,有著創作的猶豫、不安,有創作人的自嘲、自滿,有時爆發力量,也有沒勁、呆滯的時刻。在創作過程中的李鎮洲,對著我這個臨時觀眾,更展露了一份強烈的溝通與互動的渴望。
看排戲,也會看到一眾藝術人,是如何在思考一個作品。光暗、顏色、走位、裝置、服飾、身體、空間、影象、聲音、時間,都是元素,堅持在各人心中的,是故事,和故事的可能。故事,是我們想說的,而故事的可能,用元素組合成象徵,是我們不能完成的,我們要信任觀眾,而且,只有觀眾才能實現它們的可能,從而實現作品的意義。我驚嘆這伙人,為著這些可能性,在整合眾多元素時所耗用的心力。有好幾次,大伙在為一個元素作最後決定時,嚴謹考慮中的沉默都令我緊張不已。戲,是這樣排的。
有另一種張力一直縈繞不散。這是一個為故友而作的作品,但,我們不甘心,不相信故友的事只對我們有意思。排戲不久,其中一人已立下毒誓:此戲不是懷舊的,傅魯炳也不是英雄!
這星期,音樂人開始努力了。一個多小時的劇場框架已成形了,音樂要做什麼?有一個想法,音樂不會只是配樂,音樂,會成為另一把呼喚觀眾的聲音。
有一個發現,一些舊東西,原來已跨越了年代,仍存於現在;而另一些舊東西,正在甦醒。
最近,走在戶外,總不禁抬頭,看看有沒有鷹在飛翔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