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曉舟談到左小祖咒的〈我的兒子叫錢雲會〉和專輯《廟會之旅 II》 ...
「《廟會之旅 II》被有些媒體人譽為「音樂報紙」、「時代紀錄片」。然而不同在於:當報紙失去時效,當悲劇新聞不斷被刷新被淡忘,藝術作為特殊的見證,更訴諸感官和人性的力量,具有穿透時空的更大可能性。...... 這樣的「音樂報紙」或者說時事歌曲在網絡時代其實越來越多,但絕大多作品往往迅速失效,最大問題是藝術介入現實的道德激情有時候容易淪為自我感動,本來是通過音樂呈現廣闊的社會人心,最後卻變成狹窄的煽情,歸根到底則是藝術能力無法與道德激情相匹配。在克拉瑪依悲劇發生之後,周雲蓬就一直想著為此寫歌,可是直到十幾年之後他才找到感覺寫出〈中國孩子〉。與現實短兵相接地肉搏固然刺激,但有時審美是需要距離的。眼下中國紀錄片的成就不僅僅在於介入現實的深度和廣度,還在於其藝術品質的出色。同樣,左小祖咒當然並不滿足於一般意義上的紀錄。...... 只要你保持藝術低於生活的某種謙卑,生活的大門始終敝開,有時候你無需到處嗅尋,只需堅定地走進去,珍寶就在那等著你。」
(張鐵志、柴子文(編著) [2012年],《愛上噪音》, 八旗文化出版。頁79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