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間

《迷你噪音》演出 (23) 凡人 (18) 生活紀事 (54) 老B (38) 推薦 (19) 創作 (12) 轉載 (10)

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

讀書筆記(十) - 「黃仁逵訪談錄」收在黎海明‧陳安琪編著《形色線:當代香港繪畫》

「問:剛才曾提及你是隨心而畫,並沒有特別的取材,但你會否有一些特定的主題呢?

答:我希望是類似音樂般,但不是一個主題,只是一些我想親近的東西。有個我經常舉的例子,德布西(Claude Debussy)在十八世紀可以用交響樂來描寫日出,屬於標題音樂。你知道標題叫《日出》(大海交響曲第一樂章《在海上 - 從黎明到中午》),而當你聽音樂的時候你也會聯想到日出,因為歌名是「日出」。但歌名不是音樂,歌名是文字,是文學上的標示。

你見過日出之後再聽那首歌,會覺得感覺很強烈,像是太陽慢慢升起後世界越來越光明。但其實日出沒有聲音,日出的聲音不是太陽發出,是太陽以外的環境及其他東西所發出。那麼這個標題音樂是否屬於一種寫實的音樂呢?如果每天無聲地升起的太陽可以令一個作曲家將聲音變成主題音樂,而且很多人是能指出描述什麼,覺得很有感染力,那麼為何畫畫的人不可以把沒有形狀的東西變成有形狀的東西?如果沒有聲音的太陽都變了有聲的交響樂團,無形的東西為何不能變成畫中的形狀、線條和顏色?」

(「黃仁逵訪談錄」收於黎海明‧陳安琪編著[2013]《形色線:當代香港繪畫》宏亞出版有限公司。第95頁。)

沒有留言: